查看原文
其他

【每日新书】《向死而生》|李开复修的死亡学分。

李开复 品卷一族
2024-12-10

从天之骄子、创业教父,到命悬一线的癌症病人,这种过山车般刺激的人生体验让他对人性和生死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在治病的一年里,李开复深情地回望和反思自己的过去,写成了今天我们要共...

核心书摘:

李开复这个名字在中国的IT界和创投界可谓是如雷贯耳,他的身上有许多华丽耀眼的光环:他是美国名校计算机博士,先后在苹果、微软、谷歌等世界顶级公司但任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等高级职务。2009年,他离开谷歌独立创业,他创办的“创新工场”扶持和资助过许多满怀创业理想的年轻人。

但老天偏偏要捉弄人,噩耗也总在不经意间降临。在52岁生日前不久,李开复被告知,他患上了第四期淋巴癌,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他第一次感受到死神和自己离得那么近。

最终,李开复放下热爱的工作,回到台湾接受治疗,这段不在他人生计划里的“假期”,意外地让他的生命有了深刻的回旋,除了身体有待修补,他的心灵也神奇般地得到了滋养。从天之骄子、创业教父,到命悬一线的癌症病人,这种过山车般刺激的人生体验让他对人性和生死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在治病的一年里,李开复深情地回望和反思自己的过去,写成了今天我们要共读的这本书:《向死而生》。大病开启了李开复的智慧,病愈后,李开复依旧全身心地投身工作,此时的他更加真切地知道,生命该怎么过才是最圆满的。

关于作者:

李开复,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并于1988年获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博士学位。于2009年9月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厂,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创新工厂立足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领域。先后在苹果、微软、谷歌等世界顶级公司但任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等高级职务。2013年当选为《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

学什么:

1、与死亡交手

2、病中觉悟

3、最有价值的人生

一、与死亡交手

根据“玛雅预言”,2012年的12月,地球将降临浩劫,迎来末日。李开复从来信这个,在2012年的最后一个月里,他仍然像往常一样沉浸在忙碌的工作中。闲暇之余,他带着小女儿德亭来到阳光明媚的欧洲南部度假,父女俩悠然自得地散步逛街、享受美食。当李开复坐在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上,看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飞舞的鸽群以及阳光下波光粼粼的运河时,他完全没有想到,癌细胞正在悄悄地攻占他的身体。

欧洲的旅程结束后,因为体检一拖再拖,在妻子的一再催促下,李开复终于在台北进行了健康检查。他的初衷是想让太太安心,就想着走个程序。当天的检查结果也没什么大问题。但是,三周之后,一份详细的报告出炉,李开复的生活就像平静的水面被投下一颗炸弹,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收到医院通知的那天,李开复正和员工做团队建设训练,虽然有些意外,但他自以为不是什么大事,还是和大家玩游戏到凌晨三点才回家。因为接下来的几天还有会,尽管医院方面反复催促,李开复还是拖了几天才回到台北。

一到医院,李开复就听到一个惊天噩耗:他的腹部有一大块肿瘤!刚开始,医生的说法也是有些含糊,只是告诉他“还不确定”。当时李开复的心里还存有一丝侥幸,他安慰身边人说,“说不定是检测仪器出问题了呢。”

为了确认腹部的阴影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医生建议他做穿刺手术,以便进一步确诊。此后两个多月的时间,李开复不断重复挂号、等待,游走于不同科室的之间,一次又一次坐在候诊区,百无聊赖地等待检查结果。为了确保结果万无一失,医生把他全身可能是病灶的源头都“扫”了一遍,除了做过多次核磁共振、还有全身的CT、胃镜和肠镜。

不管商场上再怎么叱咤风云,躺在诊疗床上的李开复,只能眼睁睁看着一根长长的摄影管从口腔或肛门,慢慢进入身体内部;他躺在那儿,一动也不敢动,心底充满悲哀和恐惧。

一个星期后,最终诊断报告出来了,李开复被确诊为淋巴癌第四期。李开复茫然地看着电脑屏幕,那里显示着,他的腹部有二十几个红彤彤的点,仿佛燃烧的火球——那就是二十六个淋巴肿瘤。听到诊断结果的这一刻,李开复突然悲伤又理智地想到:如果自己的生命所剩无几,现在该做好哪些准备?

夜晚,李开复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思绪飘荡。他一会儿想到自己要不得不暂停热爱的工作了,一会儿又想到满怀壮志的同事们。想着想着,他又情不自禁地想到家人,为自己亏欠他们太多而感到伤心难过。

参透生死的哲学大师伊丽莎白·罗斯指出,人在面对疾病、死亡、悲伤等重大失落时,会产生五个阶段的心理反应,分别是: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和接受。

在被确诊为淋巴癌前,李开复的心情分分秒秒都在前四个阶段翻腾。他痛责老天不公,每天上网与“水军”进行“键盘大战”,借着针砭时弊宣泄自己无所适从的惶恐和愤怒。他不断质问,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得上如此严重的病?是北京的雾霾吗?是微软官司带来的心理压力吗?还是长期过于讲究时间效率造成的精神紧张?但无论怎样否认、愤怒或者讨价还价,李开复都不得不沮丧地接受一个事实:正是他没日没夜地对身体的透支,把自己拖进了恶疾的深渊。

当被医生判定得了淋巴癌后,尽管悲愁莫名,但李开复还是决心全力一搏!所以,他尽一切努力,想要找出可能救命的方法。

他尝试的第一种方法就是中医。

通过朋友的介绍,李开复寻访到一位“名医”,江湖传说,这位名医诊治的病人基本全是达官贵人。名医为李开复把脉之后,开了些发散化瘀的药。李开复也是病急乱投医,赶紧抓了好几服药,乖乖在家煎药、喝药。

朋友还推荐了另一位中医,这个人的理论与前一位名医有所不同,他认为,李开复生病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体质太“寒”,他的医治方案是先喝姜水改善体质;等体质变好了,再吃药治病。但用五斤生姜煮出来的水,不仅辛辣难以入口,而且味道很难闻。李开复勉强捏着鼻子喝完一天的量,就发誓再也不喝了。

有一天,主治医师唐医生看过李开复的各项检查报告后,不经意地问他最近是不是在用中药。李开复还在犹豫着要不要回答的时候,医生严肃地建议说,因为担心中药产生的反应超出西医的疗程监控,干扰整个治疗,建议暂停中药。李开复是一个很听劝的人,他很快就停了中医的疗程。

但中医不行,其他的法子呢?

朋友介绍给他一种“能量疗法”,就是利用某种“信息能量”来治病。医生告诉他,只要病人对他有信心,就能与这种能量产生和谐共振,否则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更好地治疗,这个“医生”还建议李开复购买一种特殊的床单,接上电线,插进窗外的土里,好让疗效更好。为了求得一线生机,李开复照做了。事后他回想这些往事,莞尔一笑的同时,倒也理解当时病急乱投医的心情,那是大多数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都会有的反应,完全可以理解。

但这些五花八门的疗法终究无济于事,于是,李开复决定自己研究病情。

一般人光听到“第四期淋巴癌”,就会被吓个半死。李开复刚开始也非常惊慌,他亲自上网搜索相关的信息,发现自己的症状的确符合第四期的判定,那些简略的说明资料,以偏概全的说法确实吓得他魂飞魄散。幸好,主治医师唐季禄是个真正的医学专家,他对病情的判断果断精准,说话逻辑清楚,又很愿意和病人及家属沟通。在一次病情查验的时候,唐医生看出了李开复的忐忑和疑惑,临走前告诉李开复,网络上有两篇专门讨论“淋巴癌存活率的预估方式”的论文,如果有兴趣,可以找出来看看。

这样的建议对于“理工男”李开复来说再合适不过了,他认真地研究了唐医生推荐的学术文章,发现淋巴癌四期的分期已经有四十多年了,可以说早已过时且不精准了。他把文章里写的几十个特征与自己的检查结果相对照,发现自己虽然属于第四期,但整体状况其实没那么悲观,他给自己诊断的结论是:至少还可以活好几年,如果治疗得当,甚至有可能终身不再复发!绝不是最开始时自己以为的“最多活几个月”。

中国有句古话,叫“久病成医”,李开复虽然是刚病,但他有强大的网络资源加持,自己又是逻辑严密的工科男,所以能给自己的病症进行再诊断一点也不新鲜。但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奇人,他可是真正的“久病成医”,这个人就是西晋的皇甫谧。皇甫谧本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但他因为十年大病,居然硬生生通过在自己身上反复试验,丰富和完善了古代针灸技术,写成了中医经典《针灸甲乙经》,被后人尊为“针灸学鼻祖”。

皇甫谧出生于公元215年,是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是东汉名将皇甫规、皇甫嵩的后人。

少年皇甫谧是个十足的熊孩子,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后来在叔母任氏的劝说下开始发奋读书,《晋书·皇甫谧传》说他“博案经传,旁采百家,著《帝王世纪》《年历》等”,成为当时著名的史学家和知识渊博的学者。

皇甫谧在42岁时患了风痹症,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痛风病。只是他的病症有点严重,他在给晋武帝的上疏中称自己“浮气流肿,呼吸困难,四肢酸重”。由于当时的医学水平过于落后,各路医生都对他的病束手无策。为了活下去,博览群书的皇甫谧决定自学医术以自救。

皇甫谧把希望寄托在了《黄帝内经》中介绍的针灸之术上。西晋时期,中医的针灸技术还很不完善,《黄帝内经》中也只讲了人体的一百多个穴位,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对应的病症却很粗略,要想用针灸法治愈自己复杂的病情,需要大量的摸索和试验。于是,半边身体麻痹的皇甫谧开始用自己的病体进行孤注一掷的实验。史书记载,皇甫谧一共用了十余年时间,才通过针灸,让自己重获健康。

在给自己治病的过程中,皇甫谧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他之前的医生在针灸时很随意,以至于无法对症施针,最明显的例子便是齐王被庸医针死了,还连累了国医淳于意;二是三国以前的针灸书籍不但晦涩难懂而且错误百出,不方便学习和阅读。为了解决前代针灸技术的弊病,皇甫谧通过自身体会,摸清了人体的脉络与穴位,然后结合《灵枢》《素问》和《名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书籍,最终完成了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

这本书对后世的中医学影响非常大,晋以后的许多针灸学专著,大都参考此书且没有超出它的范围。皇甫谧也凭借这本书成为名副其实的“针灸学鼻祖”。

我们继续说回到李开复。

通过广泛阅读和对比,李开复了解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前期因为癌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开始悄悄起了变化;或者说,至少它在李开复心里,已经不再是一把悬在头顶,随时可以要了自己性命的屠刀了,他开始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实,放下恐惧,决定配合医生,安心接受治疗。

淋巴癌的治疗方向主要有两种:一是标靶治疗,二是化学治疗。因为淋巴癌虽然是慢性的,但可能会发生转移,所以唐医生建议他化疗和标靶治疗双管齐下。

双管齐下的治疗或许更有效,但也会给人带来更加直观的痛苦。在医生口里轻描淡写的副作用,在李开复身上的反应却非常强烈。尽管已经打过止吐针,但呕吐的感觉还是很强烈,最难受的是想吐又吐不出来,堵得人要发狂。除了呕吐之外,还伴随着严重的便秘,明明有强烈的便意,肚子胀得难受,却怎么也解不出来。李开复被搞得整天情绪烦躁、坐立不安。医生给他开了泻药,但这药有时有效,有时根本无效,而且即使排便了,每次也只能排出一点点,由于过于用力,每次便完之后,他脸上的毛细血管都会破裂,全身大汗,整个人都快虚脱了。

痛苦的化疗加标靶治疗法需要每个月打一次,连续打六个月。每次化疗之后产生的副作用,还是持续地影响着李开复的身体和生活。就这样,终于挨到最后一次化疗结束,仿佛走过一条长长的隧道,终于重新来到蓝天白云下,整个世界都是新鲜、芳香的。

唐医生最后一次给李开复做CT检查时,发现他腹部的肿瘤大都清除干净了,但癌症并没有根治,也无法根治。接下来每三个月,李开复还要接受一次标靶药物治疗,然后每六个月做一次磁共振成像检查。李开复深深地知道,癌症并没有离他远去,只要自己的身体环境没有彻底改变,它们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对他展开下一波的攻击。这才是李开复必须面对的、另一阶段的漫长治疗。

二、病中觉悟

确诊癌症后,李开复痛苦地发现,他这一生最大的错误是,彻头彻尾地舍本逐末,把最要紧的事搁到最后,却把人生最弥足珍贵的时光,浪费在追逐那些看起来五彩斑斓的泡沫。

李开复在美国生活了三十多年,耳濡目染之下,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人生活观念的影响,认为人生当然要分秒必争,而且要无所不用其极地做到最大化影响力、最大化效率。在这样的信念之下,他不断挑选、改变人生跑道。从卡内基·梅隆大学到苹果公司,加入微软回到中国,再从微软去到谷歌,再然后创业成为无数青年的职业导师……李开复鼓励年轻人要积极运动、寻找兴趣、建立正确价值观,他在年轻人中也很受追捧和爱戴。但是,一帆风顺的人生履历让他的骄傲悄悄滋生;理工科培养出来的思维模式和量化判断,也让他在追求效率的时候变得冷漠无情。李开复一直走在一条颇为顺遂的道路上,一路上的名声和由此带来的更大的欲望让他的中心偏离了。

这个时候,死亡的威胁让李开复在狂飙猛进的人生道路上慢了下来。一生都在照顾临终病人的护士邦妮·韦尔曾经说过,人在临终时最后悔的五件事是:

(1)我希望当初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别人希望我过的生活;

(2)我希望当初我没有花这么多精力在工作上;

(3)我希望当初我能有勇气表达我的感受;

(4)我希望当初我能和朋友保持联系;

(5)我希望当初我能让自己活得更开心一点儿。

病中,李开复不止一次想过,如果自己的人生将要走到尽头,他不想要亏欠任何人。他想让亲人、朋友知道自己是真心爱他们的,是他们让自己的生命充满了温暖和光辉。

尽管如此,说服自己不亏欠别人容易,说服自己接受现实却难。生病之前,李开复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影响世界百大人物”之一,他意气风发地赴美受奖,自认实至名归、当之无愧。然而,吊诡的是,领奖回来没几个月,李开复就发现自己生病了。在病痛的风暴中,再大的影响力、再高的知名度都帮不了忙;在诊疗间、在病床上,李开复就是一个随时可能在呼吸之间顿失所有的病人,除此之外他什么都不是。

从云端跌入尘埃里的李开复常常怨天怨地,尽管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要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好好陪伴家人,但无论如何自我疏导,他内心的痛苦和悲愤始终无法开解,直到他去拜见星云大师,在佛光山小住几日。

有一天,早课刚过,天还没全亮,李开复被安排跟大师一起用早斋。饭后,大师突然问他:“开复,你有没有想过,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李开复不假思索地回答:“‘最大化影响力’‘世界因我不同’!”这是他长久以来的人生信仰,他一直坚定地认为:一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世界,就看自己有多大的影响力;影响力越大,做出来的事情就越能够发挥效应……这个信念像肿瘤一样长在李开复的身上,顽强、固执,而且快速扩张。

大师听了他的回答笑而不语,沉吟片刻后,他说:“这样太危险了!”

“为什么?我不明白!”李开复太惊讶了。

大师说:“我们人是很渺小的,多一个我、少一个我,世界都不会有增减。你要‘世界因我不同’这就太狂妄了!”大师说得很轻、很慢,但一个字一个字清清楚楚。

大师接着说:“什么是‘最大化影响力’呢?一个人如果老想着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你想想,那其实是在追求名利啊!问问自己的心吧!千万不要自己骗自己……”

养病期间,星云大师的话语时常在李开复心中回荡。他想得最多的就是“影响力”这三个字。星云大师重重点醒了他,让他知道,追求最大化影响力,最后就会用影响力当借口,去追求名利,不承认的人,只是在骗自己。当身体病了之后,李开复才发现,其实他的心病更严重。当他被迫将不停运转的机器停下来,不必再依赖咖啡提神时,他才意识到,追逐名利的人生是肤浅的,为了改变世界的人生是充满压力的。珍贵的生命旅程,应该抱着初学者的心态,对世界保持儿童般的好奇心,好好体验人生;让自己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有成长,不必改变别人,只要做事问心无愧、对人真诚平等,这就足够了。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如此,世界就会更美好,不必等待任何一个救世主来拯救。

现在,之前苦苦追求的一切,在李开复心里都渐渐淡了;卸掉身上很多看不见的负担后,许多未曾发现的美好都扑面而来。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病中醒来,昏聩的心灵也醒过来了。与此同时,为了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李开复决定远离过去的生活方式。

按照医生的建议,李开复每周至少运动两次,每次一小时以上,最好的方式是走路或爬山。

清晨,天刚刚亮,李开复就系好鞋带,轻轻掩上门,乘电梯下楼了。从他的住处到选定的登山步行道距离很近,这条线路坡度适中,绿树成荫,泥土路面堆满落叶,踩在上面,心里很踏实。有位自然疗法医生曾说过,李开复之所以会得病,跟他长久不“接地气”有关,走在这条山路上,李开复才明白,原来接地气的感觉是这样的,好像人自然而然就平和了,心里没什么波澜起伏,就是一步接一步,持续向前。

没走多久,李开复已经一身的汗,他决定随便找条路下山。他按指示走到三岔路口,一路缓坡,顺势而下,在枝叶掩映中,山下的屋脊房舍越来越近,一栋黄色琉璃瓦的建筑映入眼帘。李开复抬头一看,心中十分诧异:“啊!慧济寺!我怎么会走到这儿来了!”

慧济寺是李开复父亲的魂归之所。父亲去世二十多年,只要回台湾,李开复一定会抽时间过来看看,但每次都是从台北市区搭车过来,来去匆匆,根本没想到他现在住的地方会离父亲这么近,更没料到他病愈后运动保健的第一条登山步行道,就环绕在父亲左右。

冥冥之中,李开复无意识地走到了父亲灵骨所归之处,想起病中一切,或许其中真有深意。李开复在父亲的灵位前合十默祷,霎时间,一股说不清楚的滋味从胸口翻涌上来,止不住的泪水奔涌而出,好像把他满肚子的辛酸、委屈、疑惑和忏悔,也一起宣泄出来了。

或许是苦尽甘来吧,在李开复刚刚痊愈、重新出发之际,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把他带到父亲面前。让他一方面疗愈身体的疾病,一方面对自己的思想、言行做深切的反省:过去的李开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对生命的观察和感受太少,最后也被健康嫌弃。幸亏有父亲在天之灵的庇荫,最终重获健康,李开复也自信往后余生,自己必然大不相同。

三、最有价值的人生

在确诊癌症前,李开复曾遇到过一位同学,那时同学的太太刚去世不久。他告诉李开复说:“我在整理太太的遗物时,发现一条丝质的围巾,那是我们去纽约旅游时在一家名牌店买的。”那是一条雅致、漂亮的名牌围巾,高昂的价格标签还挂在上面,他太太一直舍不得用,她想等一个特殊的日子再用。讲到这儿,他停住了,李开复也没接话,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继续说:“再也不要把好东西留到特别的日子才用,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

时隔多年,尤其在与死神进行过一番殊死搏斗后,李开复对这番话的感触更深了。他常常在想,怎样的人生才是没有遗憾的人生?李开复的体会是:(1)拥有健康;(2)创造“难忘时刻”;(3)尽力做好自己,不必改变世界;(4)活在当下。

健康无价,这虽然是一个快被嚼烂的观念,可是它确实是真理。没病没痛的时候,无法体会“英雄最怕病来磨”“病时方知身是苦”究竟是什么境况。病痛虽然很难承受,但或许疾病也是被一个人的深层意识召唤而来的。如果长期的紧张感和压力无法疏解,生命的原始本能就会想办法强迫你休息;如果你还不懂得调整身体,它就会全面罢工。

其次,要拥有无憾的人生,就要记得随时创造“难忘时刻”,不管是为了家人、朋友,还是为了自己。生病之后,李开复才深刻体会到,过去自己只是利用工作之余、心不在焉地陪在家人身边。脚步匆匆,没有留下任何能够不断被咀嚼、回忆的滋味。病愈后,变换心境的李开复决定重新开始。有一回,他约女儿德亭一起出门散步。春天,满城的樟树开得枝繁叶茂,近看都是淡绿色的小碎花,风起时,淡淡的甜香弥漫在空气中。德亭幸福的身影穿梭在树影里,李开复惊讶地发现,原来樟树是如此美丽,自己的女儿又是如此的可爱。但这些美好,过去的自己,常常视而不见。

至于“做好自己”和“活在当下”的感受,全是因为过去的李开复追求的是改变世界,追求的是创造未来。但沉重的病痛让他醒悟到,生命中的一切所愿,其实不应该用“追求”,而应该用“吸引”。

佛说:“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曾经,有一个人为了得到美丽的蝴蝶,便买来一双跑鞋、一只网子,穿上运动服,他追逐奔跑了很久,终于在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中抓到了几只蝴蝶。可蝴蝶在网子里恐惧挣扎,丝毫没有美丽可言。一有机会,蝴蝶就会飞走,这就叫“追求”。另外有个人也很喜欢蝴蝶,于是他买来几盆鲜花放在窗台上,然后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喝茶,欣赏蝴蝶翩翩而来,心情犹如吸蜜的蝴蝶,这就叫“吸引”。

“追求”,是从自我的角度考虑,忽视了事物内在的微妙规律,所以常常事与愿违。“吸引”则是从完善自我、奉献自我出发,顺应了天理,投其所好,因而皆大欢喜。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治疗结束后,李开复的身体状况慢慢恢复稳定。他虽然褪去了过去的光环,却享受到了失去已久的轻松和自由,这让他和真实的自己更加靠近。

2014年年底,大女儿德宁从美国回来,小女儿德亭也放假了,李开复一家四口有很多相处的时间。周末去了朱铭博物馆,在那里,大家比赛谁学雕塑最像。这让他们想到很多年以前,全家去拉斯韦加斯的蜡像馆模仿蜡像的日子。在回家的路上,一家人到拥挤的餐厅吃晚餐,女儿们拿着手机,装模作样地玩自拍,李开复也挤在她们旁边挤眉弄眼地抢镜头。德亭突然一脸严肃地悄声提醒:“爸爸,你不怕你做这些怪样子被人认出来吗?”

李开复看看四周,周遭人声鼎沸,根本没人注意他们,他说:“不会有人认得我啦!认出来也没关系!”

过去的日子使李开复养成了严谨的职业习惯,他随时提醒自己,不能在公众面前表现出一丝情绪波动,要始终保持专业、完美的形象。所以在生病前,李开复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总是一副西装革履的精英范儿,这也难怪女儿会对父亲这样“轻佻”的举动感到诧异。

病后的李开复明白了一个道理: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的名望、地位,而是看他如何将自己的禀赋发挥到淋漓尽致。有时候,人生就像一场比赛,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我们自己挑选筹码,也挑选游戏。人生最后的评价,就取决于你能不能用最少的筹码,玩出最精彩的游戏。年过五旬,历经这场癌症劫难,李开复深感这是上天给他的祝福,他将带着警醒的心,开始第二段人生,更踏实自在地活出自己。

结语

“癌症面前,人人平等”,患病一年多,让李开复经历了生死的考验。在病中的觉悟让李开复清楚地认识到,世界不会因为一个人而改变。对自己无尽的要求,无形中会释放无穷的压力。所谓事业的成功,无非是用透支的身体换来的。只有调整自我,放慢心态,怀抱对死亡的畏惧,修完死亡学分,懂得感恩和放手,生活的美好才会再次浮现。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6857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

【编辑:Stan】


相关阅读:

《病者生存》|那些“不健康”或“致命”的病毒,是如果延续人类生命的?

《肠子的小心思》|了解肠道知识,保持肠道健康。

《睡眠革命》|如何才能让睡眠更高效?

《皮肤的秘密》|关于皮肤的专业课。

《图解黄帝内经全集》|《黄帝内经》里的四季养生

【每日新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学习如何与情绪达成和解,更为乐观地面对人生。

《阿司匹林传奇》|小小药片何以改变世界。

《魔丸的诞生》|避孕药到底有什么魔力?

《医生该如何思考》|精准决策来自海量实践。

上次推送内容:

【每日新书】《深入北方的小路》|感受苦难的废墟中盛开的爱与希望

【心底的原风景】一抹乡愁话中秋(夜读美文)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下)(加字萌版)|如何激发团队成员的主人翁意识。

【炳泽诗话】我行走在故乡的土地

闹天宫(靳文然版乐亭大鼓)

本次推送:

【每日新书】《向死而生》|李开复修的死亡学分。

【企业那些事】直播还在风口上,代播公司的前浪已死在沙滩上。

【严选好书】用知识拯救你的创业焦虑症

《激活个体》(上)|共享时代如何激活个体?

【炳泽诗话】雨打中秋

下次拟推送:

【每日新书】《我是谁:如果有我,有几个我?》

【严选好书】让人生的升级随时随地。

《激活个体》(下)|如何组建一支有活力的队伍。

【炳泽诗话】想起父亲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